智能卡行業中ID卡為什么不適合做成一卡通和消費系統?下面順和制卡就來詳細的講解一下:
日常中使用的ID卡在弱電系統中一般作為門禁或停車場系統的使用者身份識別,由于其無須內置電源、使用時無接觸且壽命長的特點,因此在弱電系統中有廣泛的應用。ID卡的出現基本上淘汰了早期的磁卡或接觸式IC卡。但由于ID卡不可寫入用戶數據,其記錄內容僅限卡號只可由制卡廠一次性寫入,用戶只可讀出卡號加以利用,無法根據系統的實際需要制訂新的號碼管理制度。同時由于ID卡卡內無內容,故其卡片持有者的權限、系統功能操作要完全依賴于計算機網絡平臺數據庫的支持。
所以,現在行業內的基本共識是ID卡不適合做成一卡通,也不合適做消費系統。而IC卡比ID卡更有優勢,這一點是ID卡無法做到的。ID卡不能做消費的最大原因是“信用”問題。因ID卡無密鑰安全認證機制,且不能寫卡,所以消費數據和金額只能全部存在電腦的數據庫內,而電腦是靠人員來管理的,從道理上及機制上完全存在作弊空間,另外,萬一因電腦問題而導致消費數據丟失,則將出現災難性后果。因此,要使消費者認同管理的ID卡的權威性(即信用)是不可能的,常見的金錢糾紛只能使ID卡消費系統無法使用。
看完以上內容相信大家就明白了為什么ID卡不適合做一卡通和消費系統了吧!